5月30日,记者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获悉,当日,我国第一颗高分辨率立体测图业务卫星资源三号02星在太原发射成功。
国家测绘与地理信息局副局长李朋德告诉《工人日报》记者,该星的成功发射,首次实现了我国自主民用立体测绘双星组网运行,有利于减少并逐步解决我国对国外数据源的依赖,推动我国地理信息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壮大。
双星组网效率倍增
资源三号02星是在资源三号01星的基础上,通过对原有技术的优化改进而研制的测图卫星,精度和分辨率更高。这也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确定以来,我国发射的首颗业务卫星,因此颇受关注。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卫星测绘应用中心主任王权告诉记者,资源三号02星工程是一个技术复杂、专业性强、协调任务量大的系统工程,主要包括卫星系统、运载火箭系统、发射场系统、测控系统、地面系统和应用系统。
与2012年发射的资源三号01星相比,其有两项显著的技术优化:前后视相机分辨率从3.5米提高到优于2.7米,提高了立体测绘精度;02星消除了正视相机与多光谱相机指向之间的6°的夹角,使两台相机的指向一致,更加方便多光谱影像与正视全色影像的融合应用。这两项技术的改进,意味着将会生产分辨率更高、几何定位更加精准的影像产品和服务。
除此之外,随着资源三号02星的发射成功,双星组网运行的局面也将大大提高我国卫星监测和服务的效率,指定区域重访周期由此前的5天缩短至3天之内,成像效率提高1倍,大大提高了应急测绘保障能力。
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卫星测绘应用中心副主任孙承志介绍,地表监测是我国地理信息服务的重要部分,各行各业都有多频次监测的应用需求。02星发射以后,卫星数据资源也将更加丰富。
百亿效益指日可待
除了保障国家的基础测绘和监测任务外,资源三号卫星的商业服务价值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其生产的一系列影像产品、数据和服务已经融入到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以网络地图和导航服务为例,天地图、高德、四维图新、百度等公司利用该星提供的即时影像服务,可大幅度缩短地图数据的更新周期、提升地图数据的准确性、降低地图生产成本。
“按照至少五年寿命计算,资源三号02星的发射保守估计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达几十亿元人民币,而由此节约的人工、时间等成本可达百亿元。”李朋德说。
实际上,资源三号01号星的成功运行已经体现了较好的经济价值。运行4年多来,01号星已面向社会各行业用户提供了多方面的服务,按照我国测绘行业大宗采购国外同类卫星数据价格测算,直接经济成本约23亿元人民币。
资源三号卫星在空间分辨率、几何定位精度、影像辐射质量等方面已完全达到国外同类商用卫星的水平,而价格和应用服务能力具有明显优势,因此也受到国外客户的青睐。
打破垄断实现自主
实际上,在双星运行之前,我国的这些测绘数据多数从欧美等发达国家采购,成本高不说,还受制于人。
孙承志告诉记者,汶川地震发生以后,由于没有清晰的卫星影像资料,当时国家只能花高价从国外购买。
“资源三号01星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测绘地理信息装备水平实现实质性的飞跃,增强了我国独立获取地理空间信息的能力,打破了目前大量购买国外卫星影像的被动局面。”李朋德说,“02星发射后,资源三号卫星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将更具竞争力。我们将积极建设与测绘大国、测绘强国相匹配的卫星测绘应用服务能力,深挖国际需求,开拓全球市场,加强国际合作,逐步打造成为具有高精度、高质量、服务一流的测绘地理信息民族品牌。”
据了解,在资源三号02星发射之后,从今年下半年开始,资源三号03/04星、高分七号02星等多颗卫星的立项工作也将启动,不久的将来,我国将逐步构建系列比例尺光学测绘卫星星座,为高精度测绘遥感提供长期、稳定、连续的自主卫星数据源,大幅提升卫星测绘业务保障水平。
“努力构建‘一星多用、多星组网、多网协同、集成服务’的良好格局,加快推进测绘地理信息事业改革创新发展,为服务国计民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地理信息产品和更加坚实的保障。”李朋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