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 > 资讯中心 > 媒体连接 >

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中心志愿者服务受到大河报关注


信息来源:大河报    发布日期:2022-05-11    浏览次数:   字号:[ ]

59c734b3c228481d94d7c7f37c30ade6.jpeg

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中心志愿者禹瑞芳

我的战“疫”志愿者日记:这个夏天,被红马甲们的真诚和坚守感动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吴海舒 文图)5月10日,天气转晴,温度也有所回升。

今天是我在郑州市金水区丰产路街道姚砦社区做志愿者第3天,跟身边的小伙伴也逐渐熟络起来,虽是记者,但总感觉自己有间歇性社恐,刚来的两天,看到大家都很忙,大厅内一直有来咨询的居民,桌上的电话也一直在响,有时候想跟他们聊聊,又怕影响了正常工作,反而加重他们的负担。经过这几天的相处,我被他们的真诚和奉献精神感动,他们的守护给了社区居民许多信心。

【刘磊】三个月无休,两部电话从五六点到半夜都不停

坐我旁边的刘磊老师是姚砦社区的一名工作人员,去年来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他说自己已经三个月没有休息过,即便中间有事请假,电话也不停。“我的码为啥变黄了、居家隔离怎么买菜……基本都是这些问题,从早上五六点到半夜电话都在响。”

虽然工作繁琐,但他是个非常有耐心的一个人。昨天有位居民想转码,沟通过程非常着急,情绪有些激动,最后刘磊耐心跟他分析原因,解答疑惑,给了两个建议,还一遍遍交代注意事项,居民的情绪才慢慢稳定下来。

社区工作人员一共就十几个,目前还有100多户居民需要上门做核酸,工作量很大。信息核查、数据校对、巡查、整理报表……一件件事排队等着,一天下来,基本没有休息的时间。

【梁德安】退休老教师头发花白,“还想发挥一些余热”

来报到的第一天,我就注意到办公室里一位“老同事”,他头发已经白了,穿着志愿者的红马甲,桌边放着茶杯,有时也出去为做核酸检测的志愿者帮忙。

这位白头发的志愿者叫梁德安,今年68岁,之前在平顶山做老师。2014年退休后,跟着孩子来到郑州,跟老伴一起帮忙带孙子,后来孙子上了小学,有了空闲时间也不愿歇着,身为党员的他经常参加社区活动,慢慢就跟社区熟悉了。2018年,他成为姚砦社区的一名调解员。疫情来袭,梁德安又穿上了红马甲,成了一名志愿者。“在家没啥事,退休之后能发挥余热,也充实了老年生活。”梁德安说。

【王庆林】复原军人回家创业,“每次需要志愿者我都在”

今天早上四点多,志愿者王庆林就到院内,协助医护人员做核酸检测的准备工作。王庆林个子高,人很瘦,在做核酸的队伍中,一眼就能看到他挺拔的身影,说起话来语速很快,但面对我手上的镜头,却开始紧张起来。

2016年,王庆林复员回到郑州,“我现在在五星1935公司做白酒销售,在郑东新区天泽街天赋路有自己的店门,由于疫情,目前业务暂时停滞了,所以就来做了志愿者。”

王庆林在志愿者群里很活跃,协调统筹的工作他很在行,哪个区域有紧急情况了,哪个区域需要增加人手了,都能看到他在群里积极协调。“从去年开始,只要一有疫情需要支援,我都参与了。疫情当前尽一份绵薄之力。”

【禹瑞芳】安排好孩子网课,就去报名志愿者

禹瑞芳是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中心发展研究处四级调研员,她是一名党员,也是一位母亲。管控第一天,安排好孩子的网课后,禹瑞芳就去社区报到,成了一名志愿者,为排队做核酸的人扫码登记,为来做核酸的老人、孩子搭把手。

上午在社区做志愿者,下午在家照顾9岁的孩子学习,成为禹瑞芳这一周的日常。“做志愿者这几天,最大的感受就是看到了大家的团结,集中力量办大事。”禹瑞芳觉得,帮助别人的时候也是在帮助自己,大家住在一个小区,共同把这个事情做完,小区也能早日恢复正常。

丰产路办事处的刘超广介绍,这个社区内有20多栋楼,一栋楼有500户左右的居民,其中还有三栋写字楼,常住人口有五六万人,人员集中、流动人口多,疫情防控压力很大。

“这是个开放式的社区,现在保留了一个进口、一个出口。但社区内菜市场、超市、医疗机构等都正常营业,所以我们也一直提倡居民,除了紧急就医等特殊情况,不出小区。”刘超广说,社区还在东边围栏处设置了外卖和快递的窗口,保证外卖和快递能正常取送。社区工作人员力量有限,梁德安、王庆林、禹瑞芳等近100位志愿者的加入,为他们减轻了很多压力。

让我们保持信心,静待疫情散去,在5月的阳光下相聚。


https://app.dahecube.com/nweb/news/20220510/126932nde376887a1b.ht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