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 > 专题栏目 > 工作专题 > 防灾减灾 > 活动动态 >

第34个“国际减灾日”!防灾减灾知识请牢记!​


信息来源:大河网    发布日期:2023-10-13    浏览次数:   字号:[ ]

第34个国际减灾日

  防灾减灾要掌握

  今年10月13日是第34个“国际减灾日”,主题是“共同打造有韧性的未来”。1989年12月第44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指定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为国际减灾日,200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最终确定每年10月13日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简称“国际减灾日”。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火灾、地震、水灾、台风等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带来严重的损失。“防灾有预案,临灾不慌乱”,我们在生活中随时都有可能遭遇灾难,当这些灾难来临时,我们该如何应对?

  一、地震

  01

  把握地震时的黄金逃生时间

  地震的发生会带动房屋等建筑物的晃动,根据有关专家的数据显示,从开始到晃动结束时间大概在十几秒到几十秒,当地震发生时,我们应保持冷静,充分利用这十几秒的时间,找到安全的避难所。

  02

  选择合适的避难空间

  室内较安全的避难空间有:承重墙墙根、墙角等处。屋内最不利避难的场所是:没有支撑物的床上、吊顶、吊灯下、周围无支撑的地板上等。如果发生地震时身处室内,寻找跨度小的地方十分重要,如衣柜墙脚旁、桌子下、厕所、厨房等。如果感觉晃动很轻,说明震源比较远,只需躲在坚实的家具旁边就可以。如果当时你在室外,则要跑向没有电线杆和大树的空旷地区,避开高大建筑物、高耸危险物、危险场所等。

  03

  做好自我保护

  首先要镇静,选择好躲避处后应蹲下或坐下,脸向下,额头枕在两臂上,或抓住桌腿等身边牢固的物体,以免震时摔倒或因身体失控移位而受伤,保护头颈部,低头,用被褥、枕头、脸盆等物护住头部或后颈,保护眼睛,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保护口、鼻使呼吸畅通,同时,尽量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用砖块、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再次发生。

  二、火灾

  火灾往往是我们身边比较常见的,大到工厂、办公区,小到我们个人家庭中,短路的电线、煤气等等都会引起火灾,当火灾发生时,我们需要记住以下三个步骤:

  01

  捂住口鼻

  当你意识到出现火灾时,拿出可用的毛巾、口罩、衣服等,喷上足够的水,将口鼻捂住。

  02

  熄灭身上火源

  如果逃生者不幸身上着了火,应当立即脱掉着火的衣服,或者通过在地上打滚的方式将火熄灭。

  03

  寻找逃生出口

  沿烟气不浓、大火尚未烧及的楼梯、应急疏散通道、楼外附设敞开式楼梯等往下跑,一旦在向下跑的过程中受到烟火或人为封堵,应从水平方向选择其他通道,或临时退守到房间及避难层内,争取时间,进而采用其他方法逃生。

  三、雷电天气

  雷电天气是我们经常会遇到的,尤其是夏季多见,遇到雷电天气我们要避免以下情形:

  不要在楼顶或树下避雨;不要在水面和水边停留;不要在雷雨中快速移动;不要在雷雨中赤脚行走;不要接打电话,包括手机和座机;远离金属物质,如铁柄雨伞、铁栅栏、金属晒衣绳。

  在户外

  1、严禁奔跑,不要张嘴,应立即双膝下蹲,同时双手抱膝,胸口紧贴膝盖,尽量低下头,因为头部较之身体其他部位最易遭到雷击;

  2、应迅速躲入有防雷设施保护的建筑物内,或有金属顶的各种车辆及有金属壳体的船舱内;

  3、雷电交加时,头、颈、手外有蚂蚁爬走感头发竖起,说明将发生雷击,应赶紧趴在地上,并丢弃身上佩戴的金属饰品和发卡、项链等;

  4、如果在户外看到高压线遭雷击断裂,因为高压线断点附近存在跨步电压,身处附近的人千万不要跑动,应双脚并拢跳离。

  在室内

  在室内请立即关闭门窗,并给家用电器断电。

  灾难的发生往往都无法预料在生活中往往有很多灾难隐患,无论遭遇何种灾难我们都应该保持冷静,积极寻找应对的办法,将灾难带给我们的影响降到最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