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 > 资讯中心 > 媒体连接 >

【中国自然资源报】奏响乡村振兴幸福乐章——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中心定点帮扶刘营村纪实


信息来源:中心办公室    发布日期:2025-04-14    浏览次数:   字号:[ ]

调整大小 微信图片_20241210164830.jpg

2024年5月24日,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中心选派无人机飞行队
到固始县李店镇刘营村开展高清影像获取工作。

2012年,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中心正式拉开定点帮扶河南省固始县李店镇刘营村的序幕。

  12年来,按照河南省委、省政府和河南省自然资源厅的战略部署,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中心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抓手,在产业发展、环境改善、乡风培育等方面持续发力,用心用情抓帮扶、真抓实干促振兴,切实走出一条党建引领组织振兴、产业富民、生态宜居、乡村善治的振兴之路。

组织强了,乡村振兴更有盼头

  头雁领飞,乡村振兴才能展翅翱翔。“把头雁选好、堡垒建强,这是留给村里最大的财富。”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郭幸生说,“要精准匹配,把基层需要的干部派下去,人选对了,村子的变化就会日新月异。”

  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中心党委坚持围绕刘营振兴大局,选派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懂农业、爱农村的优秀干部职工到刘营村担任驻村书记和工作队员,着力建强一线指挥部、战斗部。

  2022年12月,李永利正式接下振兴刘营的接力棒,成为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中心派驻刘营的第五任驻村书记。进村伊始,李永利便确立“以创建‘五星’党支部为抓手,党建引领发展,促进全面振兴”的刘营振兴发展战略,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定期开展第一书记讲党课、主题教育专题讲座等。

  “李书记的课我能听得懂,讲的都是俺刘营的故事,还有那些党的好政策。”精神矍铄、头发花白的老大爷熊泽松,已有50余年党龄,从未缺席村里的党课。

  李永利创新党课讲授方式,用“乡音土话”解读党的政策,让党员群众能听懂、能领会。同时,他还邀请村里老党员,挖掘本地革命遗址、先进党员故事等“土教材”,让党课更加触动人心。

  在建强刘营村“两委”班子方面,历任驻村工作队优中选优,吸纳本土毕业大学生、返乡创业能人、退伍军人等到村“两委”任职,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一节节党课,一次次走访,一项项举措,为刘营构筑起更加坚强的战斗堡垒。2022年、2023年,刘营村又连续两年获评河南省“五星”党支部,2023年获评“河南省文明村镇”,2024年获评信阳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村庄靓了,美丽乡村更有看头

  12年来,历任驻村干部坚持走遍刘营每一片土地,随身携带的本子上写着一桩桩村里的“大”事:路灯坏了、主干道狭窄、生产路不平、水塘淤积……这不仅是记录群众诉求的“民情日记”,更是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中心情满帮扶路上的珍贵记忆。

  住得安全、住得放心,是村民朴实的愿望。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中心将村民住房安全放在首位,通过危房改造为全村192户居民彻底解决了住房安全问题。针对村民反映最强烈的饮水用电问题,协调资金为刘营村建了自来水厂,打了两孔深井,接通各家各户水管,让村民吃上了健康水;还安装了340盏太阳能路灯,实现村内主干道、文化广场全覆盖,照亮了乡村振兴路。

  吃住解决了,生产也要跟上。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中心不断改善刘营村农业基础设施,协调资金修建了灌溉水渠、桥涵、提灌站等,并对16个大塘进行清淤、硬化,彻底终结了村民为抢水灌溉而矛盾频发的历史。同时,修建硬化村内道路约30千米,扩宽村里主干道,将村里的泥巴路变成水泥路,直通家家户户门口。

  为了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刘营村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迹,充分挖掘红色文化底蕴。“利用群众闲置土地修建了百年皂角树广场、悬铃木广场、党史馆、农具博物馆等,修复了刘邓大军三纵八旅挺进大别山指挥部遗址。”河南省地图院副院长、曾任刘营驻村书记的曹源介绍。

百姓富了,农村产业更有干头

  产业强起来,村民日子才能甜起来。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中心将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抓手,通过多方考察、产销对接、协调资金等,立足刘营资源优势,引进光伏发电项目,探索标准化、规模化特色养殖,努力写好“土特产”文章,答好乡村振兴“富民卷”。

  在刘营村党群服务中心对面,一块块光伏发电板整齐排列、熠熠生辉,这是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中心协调资金240万元建设的300kwp村级光伏电站,所得收益归刘营村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所有,每户每年1000元。

  豫皖金凤凰养殖农场内,鸡舍干净整洁,饮水、喂食、消毒、温控等设施一应俱全。这是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中心投入资金建成的养殖场。李永利上任后积极发挥省派驻村书记优势,广泛联系、邀请企业到刘营考察,推动豫皖金凤凰养殖农场、中顺养殖公司育雏基地成功落户刘营。村集体通过出租土地和厂房每年增收6万元。目前,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中心在刘营村已建成4家中大型养殖基地,每年出栏“固始鸡”“固始鹅”10万多只。

  作为固始县“三边一院”农牧循环种养示范村,刘营村积极探索庭院经济、种养循环经济发展新路径,通过养殖企业为农户培训养殖技术,引导村民在自家建起养殖场、果蔬园,让“院”景变“钱”景。

规划好了,乡村发展更有奔头

  清晨,一阵阵忙碌的机器轰鸣声打破了刘营村的宁静。广袤的田野里,铲车、挖掘机正在作业,铺设路基、平整土地、整修沟渠……高标准农田建设如火如荼,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的良田美景正在逐步显现。

  2024年以来,信阳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项目,把零散的小田变成大田,农机可以直接开到地里,省力又方便。”李永利说项目推进期间,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多次上门走访农户,召开村民小组动员会议,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分析高标准农田项目成功案例,深入沟通土地丈量方式和范围,得到村民的理解和支持。

  借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东风,李永利看到刘营未来发展的绝佳机会,谋划做好村庄规划,统筹安排各类资源。

  乡村规划,测绘先行。李永利琢磨着,还是得从“娘家”单位借力。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中心选派无人机飞行团队到李店镇开展高清影像获取,制作了李店镇和刘营村的高精度地图。

  “图上清晰标出了刘营的耕地、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及城镇开发边界等各类数据,让我们摸清村里的自然资源现状和发展空间,进而更好地整合资源,少走弯路。”刘营村党支部书记熊治俊说,经过反复讨论和多次调研走访,依靠新制作完成的高精度地图,刘营村明确了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

  “立足村庄实际,刘营村规划了四大特色发展区域,以村部为中心,建立粉条加工和鸡鹅养殖产业发展区;围绕北部汉墓文化和刘邓大军三纵八旅指挥部遗址,打造红色旅游集聚区。这边是南部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人居环境示范区、沿主干道休闲旅游和庭院经济开发区。”在村党群服务中心,熊治俊指着墙上挂的遥感影像图,满怀憧憬地描绘了刘营村的美好新蓝图。


图片

#小程序://阅报阅自然/iKleetyV7P0odIG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