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 > 资讯中心 > 媒体连接 >

经济日报:我国覆盖范围最完整的1: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成果启用


信息来源:经济日报    发布日期:2012-02-27    浏览次数:   字号:[ ]


  (记者徐红)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在京举行2011版1: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成果推广会,正式启用覆盖中国全部陆地国土范围的约2.4万幅1:5万地形图数据等最新测绘地理信息数据成果,并向社会各界提供使用。

 

  2011版1: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成果面积覆盖我国全部陆地国土,是我国覆盖范围最完整的版本。数据现势性达到2006-2010年,数据内容更丰富,实现了从核心地形要素向全要素数据跨越,共包含9类要素集34个要素层,并完全采用了先进的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

 

  据悉,“十一五”期间,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组织开展并完成了国家西部1:5万地形图空白区测图工程和国家1: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更新工程。这两项工程经过五年多的艰苦努力,行程约3400万公里,走遍了全国的乡镇、主要村庄,完成了海量的影像的信息处理,录入了近700万条地名,描绘了1.8亿个地理要素,实现了1: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对陆地国土的全覆盖,数据内容的完整性及现势性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这标志着我国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初步建设完成。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本次向各部门赠送的是2011版1:5万地形要素数据,数据量150GB。该数据是以数据库形式存储,已经处理形成了全国连续无缝的数据体,与2006年赠送的数据比较有了根本的改变,非常方便各单位的使用。

 

  2011版1: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成果包括全国1:5万比例尺地形要素数据、优于2.5米分辨率的数字正射影像数据、25米格网的数字高程模型和1:5万比例尺地形图制图数据。四种数据成果分别建立了数据库,数据量达到20TB。成果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大地基准更先进。我国已于2008年7月1日正式启用了我国的地心坐标系―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按照国务院的部署,2016年基本完成1954年北京坐标系和1980西安坐标系向2000坐标系的过渡和转换,过渡期后全面采用2000坐标系。因此,2011版1: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已经全部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沿用了高斯—克吕格投影。而老版数据采用的是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基准依然采用1985高程基准。

 

  二是数据内容更丰富。2006年版1: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由于受客观条件和技术的限制,总体存在内容不够丰富,信息量少的缺点,其中:1:5万地形要素数据内容为核心要素,整体缺少土质、植被、管线、特征地貌、独立地物等类型的要素,水系、交通等要素的附属设施表示不甚详细,要素欠缺完整性。

 

  2011版地形要素数据实现了从核心地形要素向全要素数据的跨越,包含了定位基础、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管线、境界与政区、地貌、植被与土壤、地名,共9类要素;分设34个要素层,437个要素项。比老版本增加20个要素层,增加了诸如海洋、农业及其设施、名胜古迹、宗教设施、科学观测站、其他建筑物及设施等300多个要素项;增加了更多的要素属性,如房屋要素增加了角度属性,公路要素增加了名称、技术等级、车道数、铺设材料、单双向、路宽、类型等属性,地名则增加了汉语拼音、地名分类码、地名编码属性。每类、每层、每项都可以单独提取,独立成库,方便各部门使用。如地名类要素可专门建立地名数据库,交通类要素可建立交通数据库。

 

  1:5万地形图制图数据按地图制图的要求编制,严格分层设色、全部符号化、美观易读,可直接用于单张打印输出和批量印刷纸质地形图。

 

  三是数据现势性更强。2006版1:5万地形数据主要采用上世纪测绘的纸质地形图作为数据源,利用遥感影像对核心要素进行了更新,测制的时间跨度超过了20年。2011版1:5万比例尺地形要素数据采集与入库耗时5年,充分利用5年内获取的航空航天影像资料,通过内业判读、外业调绘获取了真实的数据信息,现势性达到2006-2010年,比上一个版本提升了20-30年。

 

  四是覆盖范围更完整。2011版1: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成果与2006版相比,增加了西部200多万平方千米人迹罕至区的1:5万比例尺地形要素数据、优于2.5米分辨率的数字正射影像数据、25米格网的数字高程模型和1:5万比例尺地形图制图数据。全部为外业实地测绘数据,覆盖了全部陆地国土,是有史以来最完整的数据版本。

 

  2011版1:5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成果将更好地应用于政府宏观决策、电子政府与电子政务、国土、规划、建设、国防建设、资源开发、水利、农业、环境保护、防灾减灾、交通运输、电力电讯、公安消防、公众服务等各个领域。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