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 > 资讯中心 > 媒体连接 >

人民网:监测发现抚顺煤矿区地裂日移10厘米 居民紧急搬迁


信息来源:人民网    发布日期:2014-01-22    浏览次数:   字号:[ ]

 

记者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了解到,根据多年来的地理国情监测数据分析显示:近年来,随着地下资源的长期开采,我国部分煤炭开采区已出现大面积地表沉降现象,矿震、地表塌陷等问题频繁出现。其中,抚顺煤矿区的西露天矿形成了一条长约3100米的地裂缝,并以每天8-10厘米的速度向北移动。这一监测结果引起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有关部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关闭附近的企业、工厂等,组织该地区居民搬迁。
在煤矿井区,监测人员以2010年获取的0.2米分辨率影像和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为基础数据,结合野外作业,对采煤沉陷区的地表现状进行了详细调查,同时,对收集到的变形监测数据进行了科学处理和几何、物理分析,划定了沉陷区的实测边界。监测结果表明:抚顺煤田采煤沉陷区,位于抚顺市区中东部,横跨新抚、东洲两个行政区,现已造成地表部分建筑物破坏,农田废弃。通过监测结果,科研人员还预测了采煤沉陷区的最终影响线,影响区面积约22.5平方千米,最大下沉量可达45米。
在露天矿坑区,监测人员在西露天矿坑南部的千台山南坡发现了一条长约3100米的地裂缝,这条地裂缝已造成附近东立社区锅炉房和佳化化工厂厂房的严重破坏。地裂缝西起西露天矿坑口炼油厂,东至抚顺同益机械厂,断陷带最大宽度为40米,最大落差18米。另外,此处已有3个城市测量控制点在不断向北位移,近期更是以每天8-10厘米的速度快速向北移动。
这一监测结果引起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有关部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关闭附近的企业、工厂等,组织该地区居民搬迁。后经专业部门调查研究得知,西露天矿南帮地裂缝灾害的发生和山体加速北移,系由一个大型滑坡体发育所致,影响面积可达到4平方千米。如不及时采取人员疏散等措施,一旦发生滑坡,将造成西露天矿及周边的重大灾害。
抚顺位于辽宁省东部,是一个因矿而兴的古老城市。据介绍,其矿区面积约70平方千米。百余年的矿山开采,使抚顺在为国家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也出现了严重的矿山环境问题。井工开采引起大范围地面沉陷,露天开采引起周边岩移变形,这些都给在矿区生活的老百姓带来了严重的困扰。
为从根本上解决抚顺的生态环境问题,抚顺市人民政府明确提出:到2021年,要完成环境治理与生态恢复面积57.8平方千米。为配合当地政府开展矿山综合治理工作,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启动了抚顺市地理国情监测试点项目,选择矿山环境监测作为内容之一,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地理信息数据支持。
我国自2013年3月启动了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对我国陆地国土范围内的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现状和空间分布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徐德明表示,测绘地理信息部门作为客观公正的第三方,在评判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所提供的地理国情普查和监测成果最具权威性、公正性,不涉及任何部门利益,不带任何地方色彩,本着全面普查、重在监测、立足应用的原则,“边普查、边监测、边应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