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 > 资讯中心 > 媒体连接 >

大河网:河南摸地理信息“家底儿” 建三维系统保丹江水


信息来源:大河网    发布日期:2014-08-29    浏览次数:   字号:[ ]


 
“我省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准备充分扎实,作业高质高效,各工序正进入快速推进阶段,各项工作得到了国普办的充分肯定。目前,全省普查工作已完成全部工作量的44%,进展位居全国第一梯队。”8月29日,河南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宣传活动在郑州启动,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贾志伟表示,我省力争在年底完成外业全部工作,整个普查工作大头落地。
啥是地理国情?
据贾志伟介绍,地理国情主要是指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是基本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狭义上,是指与地理空间紧密相连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基本情况和特点的总和;广义上,是指通过地理空间属性将包括环境资源、科教、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在内的各类国情进行关联与分析,得出能够深入揭示经济社会发展的时空演变及内在关系的综合国情。
为啥要查?
为啥要进行普查呢?贾志伟表示,开展地理国情普查,是我省加快实施三大国家发展战略,推进河南转型发展的客观要求。地理国情监测对于科学布局工业化、城镇化,统筹规划、合理利用国土发展空间,有效推动重大工程建设至关重要。通过开展地国情普查获取地理国情本底信息,开展地理国情动态监测与统计分析,利于充分揭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资源环境的空间分布规律。随着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等三大国家战略的加快实施,我省需要土地利用、生态变化、城镇扩张、交通能源等各种地理国情信息,只有把“家底儿”摸清,才能深入发现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资源环境的内在关系和演变规律,促进我省重大战略的科学决策、科学评价、科学管理。
“地理国情普查可以为生态河南建设提供重要地理信息保障。”贾志伟说,近年来,我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态环境和资源约束日益趋紧,绿色发展的呼声十分迫切。地理国情普查在生态环境、资源状况等方面的调查、监测、评估,为我省制定生态环境相关政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将提供可靠有效的地理信息支撑。
她同时表示,地理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信息化新兴产业。通过地理国情监测,有利于综合开发利用测绘地理信息,促进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丰富地理信息产品和服务。有利于培育新型地理信息企业,开拓更广阔的地理信息市场。有利于加速培育地理信息新型服务业态,更好地发挥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民生的作用。
主要查哪些内容?
据贾志伟介绍,我省这次地理国情普查对象,是全省16.7万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普查任务有四项:一是查清地形地貌、植被覆盖、水域、荒漠与裸露地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类别、位置、范围和面积等;二是查清交通网络、城乡建设、重大设施等人文地理要素的情况;三是合理划分地理国情统计分析的基本地理单元,对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进行空间化、综合性统计分析评价;四是建成覆盖全省的地理国情本底数据库,形成系统、规范的普查技术和标准,建立科学有效的普查工作机制,形成系列的地理国情普查成果。
谁去查?
据了解,为了做好本次普查工作,2013年10月我省正式成立了河南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由赵建才副省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领导小组由省发改委等26个厅办局委为成员单位组成,省普查办小组办公室设在省测绘地理信息局。
据贾志伟介绍,省普查办先后对35家测绘资质单位进行了地理国情普查培训、理论考试、实际操作等多轮考核,最终筛选出15家符合普查工作条件的资质单位。同时开展5期地理国情普查培训班,累计培训管理、作业、质检人员771人次。
现在进展如何?
“省普查办在许昌县、济源市、通许县、范县四地开展了普查试点工作。”贾志伟说,在此基础上,省普查办加快了全省地理国情普查进度,截止目前,全省普查工作已完成全部工作量的44%,进展位居全国第一梯队。其中正射影像地图(DOM)通过省测绘地理信息局验收161326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量的97.4%;内业解译及外业工作底图已通过二检100633.2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量的60.8%;外业调绘核查已通过二检61895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量的37.4%;内业地表覆盖分类编辑整理已完成45397.2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量的27.4%;内业国情要素编辑整理完成45553.2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量的27.5%;遥感解译样本数据已完成61743幅,占全省总量的37.3%。基本统计完成4179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量的2.5%。
已构建三维信息系统保丹江水
“按照省政府的要求,省普查办积极参与丹江口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结合正在开展的地理国情普查工作,优先安排了涉及水源保护区南阳市、洛阳市、三门峡市三市六县的地理国情普查,并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1:5万数字高程模型构建了丹江口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三维地理信息信息系统,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等区域划分提供了直观、权威、准确的地理国情信息。”贾志伟说,通过该系统,环境保护部门可以对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实施动态监测,有效保障水源地生态环境安全。该项工作的阶段性成果得到了省环保厅及相关保护区相关县领导的肯定。
下一步,省普办将根据政府决策需求、部门管理需求和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以快出成果、出好成果为目标,充分利用历史测绘资料,加强对比分析,找出变化,做出判断,并融合经济社会信息,创新监测成果,促进成果转化应用,进一步提升测绘地理信息保障服务水平。(贺心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