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 > 资讯中心 > 媒体连接 >

海外网:河南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进展顺利排全国13位


信息来源:海外网    发布日期:2014-09-23    浏览次数:   字号:[ ]

测绘人员外业普查获得基础影像,内业人员用专业知识和技术判读、描绘出所属区块
测绘人员外业普查获得基础影像,内业人员用专业知识和技术判读、描绘出所属区块
 
河南省有多少土地资源可供利用,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学校、金融网点、公交站点等的分布使用情况如何,一张地理国情地图就可以解答。目前,在河南省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投入普查工作,对河南省自然环境和发展空间来一次大起底儿
试点全面完成普查工作全力推进
近日,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通报了河南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进展情况。截至目前,河南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试点工作已全面完成,试点内容涵盖了包括许昌县、济源市、通许县、范县四个县(市)4621平方公里、计181幅图的普查试点工作,为全省范围内的普查开展积累了经验。
通过普查工作,我们可以从地图上清晰地看到医院、学校的分布,相关部门可以通过计算了解它们所覆盖的范围,这样对以后医院和学校的设置可以起到一个数据支撑的作用。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河南地理国情普查对象,是全省16.7万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只有把家底儿摸清,才能深入发现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资源环境的内在关系和演变规律,促进河南省重大战略的科学决策、科学评价、科学管理。地理国情普查工作从去年年初开始,到明年6月底结束普查信息的采集工作。根据国家统一安排,采集的信息数据经统计分析后,预计将在明年年底向社会发布。
据河南省普查办常务副主任、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禄丰年介绍,普查工作开始以来,全系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持证上岗的业内业外人员高负荷工作,以前从事业内工作的女员工,从事野外工作也成了常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截止915,河南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正射影像地图(DOM)通过省普查办验收161329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量的97.4%;内业解译及外业工作底图已通过二检112388.9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量的67.8%;外业调绘核查已通过二检74472.7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量的45%;内业地表覆盖分类编辑整理已完成65207.7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量的39.4%,内业国情要素编辑整理完成65467.7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量的39.5%,遥感解译样本数据已完成74384.3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量的44.9%,总体完成工作量占全省总量的51.9%,在全国排第13位。
普查人员手握“调绘宝”向记者讲解使用方法
普查人员手握“调绘宝”向记者讲解使用方法
 
 
外业普查人员在丹江口水库区认真工作
外业普查人员在丹江口水库区认真工作
 
边普查、边应用成果显现
在开展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同时,河南省结合实际需要,加强普查成果应用,强化地理国情监测,尽快实现地理国情信息对政府、企业和公众的服务。
按照河南省政府的要求,河南省普查办积极参与丹江口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结合正在开展的地理国情普查工作,优先安排了涉及水源保护区南阳市、洛阳市、三门峡市三市六县的地理国情普查,并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1:5万数字高程模型构建了丹江口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三维地理信息信息系统,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等区域划分提供了直观、权威、准确的地理国情信息。
 
高科技手段助力河南省地理国情大普查
河南省在此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中,运用全球导航卫星定位、航空航天遥感等高科技手段,起底河南省自然环境和发展空间。
河南省普查办常务副主任、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禄丰年表示,这是一次大量使用先进科技装备和手段的普查。地理国情普查主要利用高分辨率航空航天遥感影像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等,查清我国地形地貌、地表覆盖等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现状和空间分布情况,为开展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奠定基础。如今的测绘人与以往人们印象中的扛着三脚架,带着经纬仪、水准仪、绘图板的传统形象不同,一台专门设计的调绘宝涵盖了GPS定位、照相、数据录入和编辑、轨迹记录等功能,确保了测绘精度,提高了测绘效率,助力于国情监测外业调绘工作。
据了解,在这次普查中,测绘单位还引进使用了一批新技术和装备。比如省普查办与北京一家公司合作,开发出了质检软件,从而使70%以上的检验工作可由软件代替,效率和质量大大提高;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使用了无人飞机航拍,大大减少了外业工作量;省测绘工程院引进了加拿大PCI公司面向海量高分卫星遥感影像自动化生产系统,较好地满足了内业生产需要,加速河南省地理国情普查工作高质量推进。(张超南 王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