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 > 资讯中心 > 媒体连接 >

河南日报:摸清地理国情“家底儿”服务河南发展大计


信息来源:河南日报    发布日期:2014-08-29    浏览次数:   字号:[ ]

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组长、副省长赵建才参加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第一次电视电话会议,并安排部署我省地理国情普查工作
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组长、副省长赵建才参加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第一次电视电话会议,并安排部署我省地理国情普查工作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李维森(左三)视察我省国情普查质检工作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李维森(左三)视察我省国情普查质检工作
 
 

 
 
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贾志伟(右二)和局党委委员宋新龙(左二)现场指导普查工作
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贾志伟(右二)和局党委委员宋新龙(左二)现场指导普查工作
 
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禄丰年(右四)到野外察看外业核查情况
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禄丰年(右四)到野外察看外业核查情况
 
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王进福(右三)到野外指导普查工作
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王进福(右三)到野外指导普查工作
 
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党委委员毛忠民(右二)指导外业普查工作
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党委委员毛忠民(右二)指导外业普查工作
 
国普办监督检查组到河南开展普查结果第三批监督检查
国普办监督检查组到河南开展普查结果第三批监督检查
 
外业普查人员运用调绘宝开展外业核查工作
外业普查人员运用调绘宝开展外业核查工作
 
溽暑八月,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十几名外业作业人员头顶烈日,脚踏尘土,行走在乡间道路上,他们正在参与完成一项全国性的重大工程——我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
去年初,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的通知》,将利用三年的时间,开展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当前,我省正加快实施中原经济区、粮食生产核心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国家战略规划,推进经济转型发展,而这离不开翔实精确的地理国情信息作为基础。这次地理国情普查,也是我省摸清自家地理国情“家底儿”,准确认识当前省情,开展地理国情监测,服务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
目前,在省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已抽调精干技术力量投入普查工作,全省地理国情普查工作正高质量快速推进。
地理国情普查事关河南发展大计
地理国情主要是指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是基本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狭义上,是指与地理空间紧密相连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基本情况和特点的总和;广义上,是指通过地理空间属性将包括环境资源、科教、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在内的各类国情进行关联与分析,得出能够深入揭示经济社会发展的时空演变及内在关系的综合国情。
我省这次地理国情普查对象,是全省16.7万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普查目的是查清我省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现状和空间分布情况,为开展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奠定基础,提高地理国情信息对政府、企业和公众的服务能力。普查任务有四项:一是查清地形地貌、植被覆盖、水域、荒漠与裸露地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类别、位置、范围和面积等;二是查清交通网络、城乡建设、重大设施等人文地理要素的情况;三是合理划分地理国情统计分析的基本地理单元,对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进行空间化、综合性统计分析评价;四是建成覆盖全省的地理国情本底数据库,形成系统、规范的普查技术和标准,建立科学有效的普查工作机制,形成系列的地理国情普查成果。
做好地理国情普查,意义深远。张高丽副总理在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地理国情是重要的基本国情,做好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是了解国情、把握国势、制定国策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对于我们做到心中有数,立足底线思维,进行宏观思考,更好地把握大局,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推进解决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意义重大。
开展地理国情普查,是我省加快实施三大国家发展战略,推进河南转型发展的客观要求。地理国情监测对于科学布局工业化、城镇化,统筹规划、合理利用国土发展空间,有效推动重大工程建设至关重要。通过开展地理国情普查获取地理国情本底信息,开展地理国情动态监测与统计分析,利于充分揭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资源环境的空间分布规律。随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等三大国家战略的加快实施,我省需要土地利用、生态变化、城镇扩张、交通能源等各种地理国情信息,只有把“家底儿”摸清,才能深入发现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资源环境的内在关系和演变规律,促进我省重大战略的科学决策、科学评价、科学管理。
地理国情普查为生态河南建设提供重要地理信息保障。近年来,我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态环境和资源约束日益趋紧,绿色发展的呼声十分迫切。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我省也正加快生态河南建设,地理国情普查在生态环境、资源状况等方面的调查、监测、评估,为我省制定生态环境相关政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将提供可靠有效的地理信息支撑。
地理国情普查,对推动我省地理信息产业转型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地理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信息化新兴产业。地理国情信息是地理信息产业的基础性信息,通过地理国情监测,有利于综合开发利用测绘地理信息,促进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丰富地理信息产品和服务。有利于培育新型地理信息企业,开拓更广阔的地理信息市场。有利于加速培育地理信息新型服务业态,更好地发挥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民生的作用。
我省地理国情普查顺利推进
“我省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准备充分,试点工作扎实有效,各工序正进入快速推进阶段,各项工作得到了国普办的充分肯定。目前,全省普查工作已完成全部工作量的44%,质量与进度均居较好位次。”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贾志伟说,我省力争在年底完成外业全部工作,整个普查工作大头落地。
普查工作开展以来,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将其作为全局头等大事,全力以赴扎实推进。截至目前,整个普查工作做到了领导机构、工作方案、人员培训、普查试点、项目经费、作业单位“六到位”。
省普查领导小组保障普查顺利推进。我省的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2013年10月10日,省长谢伏瞻主持召开省政府第十二次常务会议,对地理国情普查工作进行了研究,并听取了《河南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方案》。随后,我省正式成立了河南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由副省长赵建才担任领导小组组长,领导小组由省发改委等26个厅办局委为成员单位组成,省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测绘地理信息局。
试点全面完成,全省普查工作全力推进。按照省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要求,省普查办在许昌县、济源市、通许县、范县四地开展了普查试点工作,试点内容涵盖普查全部工序流程,试点面积为4621平方公里,为下一步普查开展积累了经验。在试点的基础上,省普查办加快了全省地理国情普查进度,截至目前,正射影像地图(DOM)通过省测绘地理信息局验收161326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量的97.4%;内业解译及外业工作底图已通过二检100633.2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量的60.8%;外业调绘核查已通过二检61895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量的37.4%;内业地表覆盖分类编辑整理已完成45397.2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量的27.4%;内业国情要素编辑整理完成45553.2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量的27.5%;遥感解译样本数据已完成61743幅,占全省总量的37.3%。综合完成全省地理国情普查工作总量的44%。
筛选15家协作单位投入普查。结合我省实际,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将信阳、平顶山、安阳、郑州、驻马店5个省辖市共计4.1万平方公里的地理国情普查面向全省行业进行招标。先后对35家测绘资质单位进行了地理国情普查培训、理论考试、实际操作等多轮考核,最终筛选出15家符合普查工作条件的资质单位。目前,省普查办已与中标单位签订工程合同,普查工作正在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的指导下有序展开。
精益求精做好人员培训。鉴于是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我省非常重视普查人员的培训工作,省普查办已开展5期地理国情普查培训班,累计培训管理、作业、质检人员771人次。其中,专门举办了普查成果质量检查和验收软件培训班,承担普查任务作业单位的50多名质检人员和有关领导参加了培训。对一线作业人员的培训也毫不放松,局、院两级共培训1382人次,还定期召开技术工作例会,组织学习相关技术规定,研究普查中的技术问题。
与周边六省实现普查资料共享。我省与周边六省接壤,省普查办积极协调周边六省,尽早就签署了地理国情普查资料共享及成果接边协议书,确保了普查的顺利实施。目前,我省普查工作所需的航空航天遥感影像资料、20多个厅局的部门专业资料也已经基本收集到位,已分发到普查任务承担单位。
1.05亿元普查经费已经实落到位。此次普查工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省政府批准普查经费1.75亿元,在省财政厅、省国土厅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已经落实普查专项经费1.05亿元,有力保障了地理国情普查的开展。
精益求精追求普查高质量
质量是普查成果的生命,质量控制是地理国情普查的关键环节,是科学、准确和真实地获取普查数据的重要保障。
本次地理国情普查,时间紧、任务重,如何在保证普查进度的情况下,高质量地完成普查任务,是我省普查工作面临的现实问题。
根据时间要求,本次普查须在明年6月30日前向国普办提交普查结果。全省16.7万平方公里的数据,除借助现有的资料外,普查人员需要走遍50%以上的地方采集最新变化数据,不少外业普查人员在炎炎夏日下中暑。普查数据量庞大,质量要求也异常严格,我省制定的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质量目标,是确保普查成果质量的合格率达到100%,优良品率达到80%。要求之高是前所未有的。
在本次普查工作中,我省严格实施“两级检查一级验收”的质量检查验收制度,前移质量关口,强化过程质量跟踪,加强科技手段创新,并多措并举保证普查工作高质量开展。
严格落实质量控制制度。省普查办在开展地理国情普查工作中坚持全过程、全员和分级分类质量控制的原则。我省成立省地理国情普查质量监督组,主要负责地理国情普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普查项目承担单位和作业单位负责本单位任务的质量管理及质量控制,实行“两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层层落实质量责任制。全体质检人员持证上岗,对质检过的普查成果要签字留名,若出现把关不严问题,则会实行责任追究。
质检前移实行普查过程跟踪检查。这是我省在地理国情普查中探索出的创新性措施。国情普查有数据采集样本解译、数据编译、数据建库和成果分析几个步骤,一线作业人员数据采集在各个环节中的作业质量非常关键,否则一步错,步步错。我省实行普查工作过程跟踪检查措施,由省普查办质量监督组组长亲自带队,两级过程检查人员和成果验收人员深入到普查作业一线,跟踪指导作业人员开展普查,边生产边检查,将问题消除在作业现场。质监组还根据出现的共性问题,及时编制质量问题PPT课件,集中组织全测区普查作业人员进行现场技术培训和质量答疑,及时把产生问题的原因和解决质量的控制方法和措施带到一线生产中去。这一做法的推广,使我省在普查中既减少了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证了普查的高质量,又减少了因错误导致的集中返工现象,大大节约了普查时间。
创新技术手段保障普查高质量。省测绘地理信息局与北京一家公司合作开发出适合我省普查的质检软件,从而使70%以上的检验工作可由软件代替,减少了人工检验的工作量,也大大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扰,减少了因人情干扰导致的成果验收时低分高打现象,保证了质量要求。
边普查边应用成果显现
成果不应用起来,就没有价值。李克强总理指示,要“加强地理国情监测,及时发布监测成果和分析报告,为科学发展提供依据。”张高丽副总理也指出,要“坚持边普查、边应用的原则,加快成果转化,充分发挥普查工作效用。”都对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应用提出了要求。
在开展地理国情普查的同时,我省结合实际需要,加强普查成果应用,强化地理国情监测,尽快实现地理国情信息对政府、企业和公众的服务。
鉴于兰考县是总书记和省委书记的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联系县,省普查办优先安排了兰考县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并把兰考县地理国情监测应用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抓好抓实。目前,已经全部完成了兰考县1103.5平方公里共计43幅1∶1万比例尺地形图的国情普查工作,正在利用普查成果,选择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关注的地理国情要素,包括荒漠化裸露地表、耕地、水域、交通网络、林业资源、城镇化建设等内容,开展综合统计分析和历史变迁的资料比对。
此外,按照省政府的要求,省普查办积极参与丹江口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结合正在开展的地理国情普查工作,优先安排了涉及水源保护区南阳市、洛阳市、三门峡市三市六县的地理国情普查,并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和1∶5万数字高程模型构建了丹江口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三维地理信息系统,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等区域划分提供了直观、权威、准确的地理国情信息。通过该系统,环境保护部门可以对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实施动态监测,有效保障水源地生态环境安全。该项工作的阶段性成果得到了省环保厅及相关保护区和县领导的肯定。
下一步,省普办将紧紧围绕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城镇化发展、区域总体发展规划实施等重点,加强需求调研,根据政府决策需求、部门管理需求和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以快出成果、出好成果为目标,充分利用历史测绘资料,加强对比分析,找出变化,做出判断,并融合经济社会信息,创新监测成果,促进成果转化应用,进一步提升测绘地理信息保障服务水平。(徐东坡  王红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