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 > 资讯中心 > 媒体连接 >

央广网: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外业工作已基本完成


信息来源:央广网    发布日期:2014-12-29    浏览次数:   字号:[ ]

 

记者在正在召开的全国测绘地理信息工作会议上了解到,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共投入普查人员4万余人,目前外业工作已基本完成。2015年将进入冲刺阶段,并于明年底全面收官。

据悉,目前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已完成高分辨率正射影像图生产、内业遥感解译及工作底图制作全部任务。外业调绘核查约910万平方千米,内业编辑整理约860万平方千米,已完成普查数据生产任务的92%。已完成4次过程质量监督抽查并通报督促整改,数据库建设和统计分析工作准备就绪。此外,已形成重点湖泊监测、秸秆禁烧实时监测等成果,公开发布了植被覆盖变化、矿山环境地面沉降等监测成果。

2015年是地理国情普查的决战年,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将把普查工作作为事关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发展的头等大事来对待,集中优势力量,加快工作节奏,克服各种困难,确保标准时点核准、普查数据汇总、普查数据库建设、数据统计分析等重点任务全面收官。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质量关乎普查工作的成败,测绘地理信息部门能否成为客观公正的“第三方”,要靠质量过硬的普查成果“说话”。因此,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将严格进行质量控制和责任追究,特别避免因部门或地方利益等原因导致出现的非技术因素的质量问题,切实把普查做成“铁的工程”,确保成果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

同时,将科学挖掘地理国情普查数据中蕴含的知识,总结出规律性特征,揭示自然和人文要素的空间分布及其内在联系,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将对党委政府关心、社会民生关注的重要方面进行综合统计分析,形成科学有据的普查结论建议,促进科学管理决策,服务生态文明建设。还将继续坚持边普查边应用,按程序和要求积极稳慎地向有关方面提供普查成果、向社会公开普查信息,促进普查成果的及时转化和广泛利用,为国家和地方重大战略、重大工程的实施提供保障,为经济、农业、人口、国土、水利等方面的普查调查工作提供支持,把普查工作做出权威、做出影响。此外,将进一步推动地理国情监测常态化进程,加强地理国情监测研究。着力做好地理国情监测顶层设计,研究解决地理国情监测关键技术,做好地理国情监测立项争取工作。将围绕国家战略布局、政府宏观决策、社会民生需求和区域发展急需等重点热点难点,主动与政府各部门交流沟通,选取主体功能区规划、新型城镇化建设、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区域协调发展、生态审计试点等方面内容开展监测,形成一批有分量、有代表性、有说服力的地理国情监测成果。

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自2013年1月开始,至2015年12月结束。其普查目标,一是查清自然地理要素的基本情况,包括与自然资源环境相关的地形地貌、植被覆盖、水域、荒漠与裸露地等地理要素的类别、位置、范围、面积等,掌握其空间分布状况;二是查清人文地理要素的基本情况,包括与人类活动相关的交通网络、居民地与设施、地理单元等地理要素的类别、位置、范围、面积等,掌握其空间分布现状;三是开展地理国情信息综合统计分析,包括对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等重要地理国情信息的综合统计分析,以及将地理信息与经济社会数据进行整合,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进行空间化、综合性统计分析评价;四是建立覆盖全国的地理国情本底数据库,形成一系列地理国情普查图集和普查报告;五是形成系统、规范的地理国情普查技术和标准体系,建立科学、高效的地理国情普查工作机制。(张庶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