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 > 专题栏目 > 会议专题 > 2018年全省测绘地理信息工作会议 > 大会交流 >

借地理信息优势 助推固始县“三块地”改革


信息来源:固始县国土资源局    发布日期:2018-04-05    浏览次数:   字号:[ ]

固始县位于大别山区,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共有33个乡镇,三个办事处,两个产业集聚区,土地总面积2946平方公里,是省国土资源厅、省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帮扶国家级贫困县。多年来,省国土资源厅、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大力支持和帮助固始国土资源事业,多次就发挥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优势,释放城镇规划区内建设用地、农村耕地和乡村建设用地开发利用潜力,助推固始县“三块地”改革进行部署,固始县“三块地”改革成效初显。

“三块地”改革的举措和成效

第一块地(即城镇规划区内建设用地)改革,河南省测绘工程院研发了国土综合管理“一张图”应用系统,以“数字固始”成果为底图,将1998年以来固始县土地的“征、批、用、供、补、察”全部信息入库,摸清底数,实现快速查询。针对数据更新,使用无人机,基于北斗导航基准站对地块进行快速更新。结合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工作,整合数据,实现多规合一。目前已经摸清县城规划区内“第一块地”家底约为3500亩,潜在价值巨大。

第二块地(即农村耕地)改革在固始县七个村开展试点,以刘营村为重点,利用高标准农田综合整治经验,实现整村推进。运用测绘地理信息摸底分析比对成果,融合主体功能区规划,将试点村山、水、林、田、湖、房等自然资源统筹调查,同时整合村庄规划,产业规划,生态环保规划,公益事业规划,自然资源旅游规划等成果编制高标准规划方案,保留已有的硬化机耕路,重新修整沟渠,平整掉田埂小路、废弃沟渠,村庄重新布局。经过改造,七个试点村新增耕地潜力1083 亩。“三块地”改革提供了政策契机,产生交易资金将反哺农村农业。目前该方案已经报县政府审批,近期目标实现脱贫攻坚任务,远期目标实现乡村振兴战略。

第三块地(即农村建设用地)改革,针对红花村、刘营村开展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服务“三块地”改革试点,并在全县33个乡镇迅速全面铺开。省测绘地理信息局“三院一中心”(即省测绘工程院、省遥感测绘院、省地图院、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联合研发的“三块地”改革专业比对分析应用系统,导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土地利用规划数据、两权发证数据、基本农田数据、耕地等级数据、高分遥感影像数据,套和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数字固始”成果,应用系统自动分析比对,做到图、表册、实地三者相符。通过系统比对分析,测算出固始县群众自发复垦建设用地面积约为75717亩,经专业技术人员和乡、村、组人员实地调查筛选核定,可编制方案验收入库的建设用地复垦面积约为23357亩。目前调查摸底阶段结束,已进入实施复垦整理阶段。

据统计,固始县城镇规划区内建设用地利用改革预期收益约35亿元;农村耕地利用改革仅七个试点村预期收益约1.08亿元;乡村建设用地利用改革已交易2650亩,收益5.3亿元;正在交易面积3960亩,收益7.8亿元;可验收入库面积23357亩,预计收益约46.71亿元。三项合计收益约95.89亿元(不考虑政府投入成本)。

“三块地”改革主攻方向

目前,“三块地”改革在固始县已步入快车道,如何使改革开出更多的花、结出更多的果,固始县国土资源局将着力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形成合力,助推精准脱贫。2018年是固始县脱贫摘帽之年,将借助测绘地理信息的技术优势,发挥国土资源部门的职能作用,大力开展“三块地”改革,筹集扶贫资金,保障扶贫项目用地,“消除土坯房”,彻底实现精准脱贫。二是与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相结合,助推提质增效。通过城镇规划区内建设用地改革,增强政府土地市场调控能力,优化土地市场的配置,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保障百城提质项目用地和资金需求。三是与新农村规划、产业发展相结合,助推乡村振兴。通过农村耕地、乡村建设用地改革,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与村庄规划、产业规划和生态规划的衔接,实现多规合一,在保证农田灌溉的同时打造生态乡村,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作者系固始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 何继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