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发布日期:2024-08-29 浏览次数: 字号:[ 大 中 小 ]
2024年测绘法宣传日暨国家版图意识宣传周特别策划
编者按:一颗颗卫星在太空游弋,一栋栋建筑拔地而起,一条条道路奔向远方,一座座桥梁飞架南北……在广袤无垠的大地上,在我们探索未知、创造奇迹的世界里,都离不开“它”——测量标志。
它们就像是一个个“守护哨兵”,默默地、精确地指导着每一项工程,让每一栋建筑、每一条道路、每一座桥梁都能安全、稳固地立足于祖国大地。
在新中国成立75年的发展历程中,以河南省为代表的中原大地陆续建成各类测量标志3万余处,其中D级及以上测量标志1万余处,成为全国测绘地理信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七十五载风吹雨打、自然侵蚀、城乡建设,这些星罗棋布、功能各异的测量标志是否仍完好无损?能否继续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保证国家地理信息安全?
囗 张永强 王敏
2021年,按照自然资源部部署,河南省自然资源厅下发通知,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测量标志普查保护工作,全面摸清全省测量标志现状,进而精准施策、靶向发力,保护测量标志、维护国家测绘基准安全。由此,一场测量标志普查保护攻坚战在中原大地如火如荼地展开。
在这场历时700多个日夜的“战役”中,河南省59家测绘作业单位、700余名技术人员,不畏严寒酷暑,无惧风霜雨雪,克服重重困难,一个地方一个地方走、一个点位一个点位查,按照统一技术标准,全面查清了每一个测量标志点的现状,并对仍有使用价值的受损测量标志进行了基础维护,为进一步强化全省测量标志管护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寻找 全局“一盘棋” 做实做细
“这是河南省开展规模最大、最系统全面的测量标志专项普查行动,由省、市、县分级分类组织实施,参与的作业单位多,时间紧、任务重。”河南厅测绘地理信息管理处处长王军胜表示。
如何有条不紊地把普查工作做细、做实、做出成效,全面查清测量标志管理现状,是普查工作者面临的一道难题。
河南厅党组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精心谋划、统筹协调、高位推进。河南厅成立了厅主要领导“挂帅”的全省测量标志普查保护领导小组,负责普查工作的具体组织、指导和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河南厅测绘地理信息管理处,成员有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中心所属的省测绘院、省遥感院、省地图院、省地理信息院等技术支撑单位,其中由省测绘院牵头负责项目实施。
结合工作实际,河南厅及时制定下发了《河南省测量标志普查保护实施方案》,提出了测量标志普查的目标任务和保护措施,明确了普查工作阶段、时间节点等,建立了以属地化保护为主,分级负责、分类保护和统筹管理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构筑起全省“一盘棋”的工作格局。
普查实施过程中,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中心面向各地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和所有测绘作业单位,开展了多批次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会议,明确普查任务和技术路线,强调技术难点和普查重点,累计培训750余人次,确保覆盖全体普查人员。
作为项目的具体实施单位,河南省测绘院负责普查工作的技术指导,审核各市、县项目实施方案,设计统一的测量标石、指示桩规格等,确保全省技术标准统一、工作推进和落实一致。河南省测绘院高级工程师李存文,参与了项目启动至数据成功汇交、检查验收的全过程,其间跟踪、协调、解决各类普查难题。他说:“我们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把好每一道关,就是为了让大家少走弯路。”
为提升普查工作效率,河南省测绘院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研发了测量标志普查辅助软件。该软件包括移动端普查App和数据后处理PC端,实现了从外业到内业普查数据的导航、采集、处理、建库,以及基于国家测量标志数据交换标准批量导入全国测量标志管理信息系统等功能。普查期间,该软件在南阳、周口、信阳、鹤壁、驻马店等地得到使用,为普查工作高效开展添加了科技动力。
发令枪响,全省各地积极响应、迅速行动。各市自然资源管理部门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动员部署大会,联系确定专业普查队伍,层层落实责任,开始进入各自的“阵地”。
根据实施方案,此次普查对象为河南省国家级和省级、市级管理的永久性测量标志,主要类型有水准点、GNSS卫星大地控制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三角点、2000国家重力基本网点等。
通过普查可以精确掌握河南省境内高等级测量标志点数量、等级、分布地点等信息,并对其进行有效保护和管理,进而统计出全省高等级测量标志的完好率及布网严密完整程度。
为让普查工作少走弯路,2022年2月,河南厅选定商丘市作为全省测量标志普查保护工作试点,为全省测量标志普查工作积累经验。
接到试点任务后,商丘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高度重视,精心部署,加压推进,用不到4个月时间,就完成全市657个各类型测量标志点普查工作,基本摸清了商丘区域内测量标志的现状。
据介绍,在试点工作中,河南厅及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中心在加强工作调研和技术支撑的同时,在各级测绘主管部门之间建立起简洁高效的协调机制,指导商丘市、县(区)局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开展业务技术培训。商丘市、县(区)两级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积极申请财政预算资金,通过年中调整、年末追加等方法,解决经费保障问题,并在工作中建立了以乡镇为单位的网格化测量标志保护模式,压实压紧属地行政管理责任,形成测量标志普查、委托管理和保护、数据录入等全流程可复制、可推广的“商丘经验”。
“通过商丘试点,我们对普查工作中的难点、堵点进行了剖析、总结和培训,完善了工作流程,统一了技术理解,总结出一套完全适合普查人员实战的技术指导,为测量标志普查保护工作的全面铺开做了示范和探索。”王军胜说。
记录 上下“一股劲” 查清画准
“真实准确,是测量标志普查的生命线。每一个测量标志点都要走到、看到、查清、画准,这是我们始终坚持的原则和立场。”河南省测量标志普查保护攻坚战全面打响,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郭幸生对普查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响鼓不须重锤擂。时间紧、任务重,没有了寒暑的概念,也没有了上下班的分明界限,全省700余名普查人员开始频繁奔走在中原大地的山山水水间。早出晚归成为他们固定的工作模式,铁锹、钢钎、铁镐、洛阳铲是他们最好的伙伴,方便面、火腿肠、面包、榨菜,是他们的标配午餐。上下铆足一股劲,日复一日访民居、入田间、钻密林、爬高山、蹚河流,只为全面摸清弄准河南省各类测量标志的完损情况、权属地类信息。
为精准找到测量标志的位置,普查人员充分利用测量标志的点之记(即测绘学中记载大地点位情况的资料)、点位说明等现有资料,在1∶1万、1∶5万地形图或普查App上,事先标绘出各类控制点的点位,同时注明相应的点名、点号和等级,拟定最佳普查路线。
“到达目的地后,我们结合手持GNSS等仪器,放样出标志点的大概位置,再利用铁锹、钢钎、洛阳铲等工具找点。”河南省遥感院技术人员马守涛介绍,测量标志的标石是个水平面,表面积一般小于50cm×50cm,“用长1米以上的钢钎,对可能的点位处进行几次钻探,如果同样深度都能感觉到石面,就可能找到了位置。”
对于特别难找的测量标志点,在当地自然资源部门的协调下,普查人员会充分发动群众力量,询问保管员或当地村干部、年长者,多方寻找线索,反复钻探查找,确定标志点位置。
国家一等、二等三角点是公认的普查难点,大多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布设在通视条件较好的山顶,没有坐标和地形图。随着岁月流转,点之记的地物地貌也难觅踪迹。“三角点以前设有观测塔,也就是觇标,高度从数米到数十米不等。”河南省地图院技术人员邓元铭告诉记者,由于时代变迁,观测塔早已慢慢消逝。
“普查时,我们一般会找当地年长者打听,寻找塔的大概方位。”2022年,河南省遥感院技术人员王鹏和同事在睢县尚屯镇寻找一个三角点,根据村民指引,反复开挖却毫无结果。“很多村民都确定有测量标志在附近,也没被破坏。”两人坚持挖了两三个小时,最后挖了约三间房那么大范围,深度有一米多,终于找到了完好的标志点。
河南省遥感院工程师张少楠参与了巩义、卢氏、洛阳的测量标志普查,在巩义嵩山北麓寻找一个二等三角点的经历令他记忆犹新:“这个三角点的点之记是1965年绘制的,当时的测量人员是从南坡上山。”
如今,那里已是人迹罕至的森林,并竖有“内有野兽,禁止进入”的警示牌。尽管如此,张少楠和同事仍扛着工具,冒雨进入幽暗的密林,目之所及都是树木、荆棘、杂草……艰难行走两三个小时,终因视线受阻而折返。次日一早,他们又改道北坡登山。由于雨后道路湿滑,两人走走停停,3个多小时后终于到达山顶。令人遗憾的是,通过多方问询、开挖寻找,确认标志点已被损坏。
“经反复查证确实找不到的点,应将调查情况整理成书面材料;对于已破坏的点,需注明破坏原因,同时对现场拍照佐证。”河南省测绘院卫星导航定位解算中心主任贺晓阳介绍,“针对这类点位,会组织核对组再次进行实地查找。各地自然资源部门也会组织开展市级巡检,到实地查询,确保普查成果真实准确。”贺晓阳说。
而针对仍有使用价值的测量标志,除拍照取证,将巡查情况、巡查评价、维护建议、维修内容等信息进行填写登记外,还要进行指示桩、保护盖补设或加固等基础维护。“一个指示桩大概有一两百斤重,去埋设时,小推车、撬棍、绳索等各类工具都用得上。”河南省地理信息院技术人员付海洋说。
有的测量标志位于山岭上,山路崎岖不平,普查人员就用小推车拉着指示桩、水泥、工具等,翻过几个山头,历时五六个小时才能到达点位埋设;有的测量标志位于沟壕,乱石环绕,用钢钎、铁锹等工具也无效,只能徒手搬石、挖掘;有的标志点位于田间地头,埋设指示桩遭到村民不解时还要普及保护知识……面对层出不穷的难题,普查人员总能想方设法,一一解决。
功夫不负有心人,历时两年,经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共同努力,共完成河南省内1905个重点保护类、7888个一般保护类测量标志的普查和数据录入工作,摸清全省测量标志现状,掌握了测量标志的分布、等级、使用、损坏等情况,为测量标志保护提供了数据支撑。
2024年3月9日,河南省测量标志普查保护项目通过了省厅组织的专家组验收,这标志着河南省测量标志普查保护工作进入新阶段。
保护 织密“一张网” 精准管护
测量标志普查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以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但普查结果不容乐观。李存文介绍,各地均存在巡查和维修不及时、保管职责未较好落实、测量标志现状不明、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其中三角点由于建成年代久远,损坏率较高。
“测量标志点是国家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布设的,一旦遭到破坏,哪怕是丝毫轻微的移动,它所具有的数据就宣告失效,一些依据该点进行长期连续观测的工程,将前功尽弃,造成的损失无法估量。”李存文介绍说。
边普查、边修复、边保护,在普查工作中,河南厅不断强化省级统筹指导能力,严格落实属地化管理和保护责任,建立以市、县(区)、乡(镇)三级自然资源管理部门为单位的网格化测量标志保护模式,指定测量标志所在县(区)自然资源局为委托保管单位,测量标志所在地的乡(镇)自然资源所或人民政府为接管单位,由省、市、县协同开展测量标志保护。
河南厅积极构建全省测量标志“一张网”,安排河南省测绘院整合各类测量标志数据,搭建了河南测量标志数据库与河南省测量标志信息管理系统,便于及时更新测量标志建设使用、委托保管、巡查维护、拆迁拆除等信息,实现对全省测量标志的实时、动态管理。“打开系统,各类测量标志的名称、分类、等级、位置、照片、保管人等信息一目了然。”李存文介绍。
为进一步加强测量标志保护工作,河南厅相继下发《关于测量标志普查情况的通报》《关于加强全省测量标志修复和保护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切实履行好测绘地理信息管理职责,在前期测量标志普查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测量标志的清查和修复保护工作,对此次普查未找到和未涉及的永久性测量标志深入普查,逐步实现测量标志普查保护全覆盖,形成测量标志管理保护的完整体系。
同时,为进一步提升测量标志保护工作的针对性和高效性,河南厅明确对全省永久性测量标志实行重点保护与一般保护相结合的分类保护制度,并将省级测量标志中的河南省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纳入重点保护类。根据《通知》要求,全省各地要结合清查结果和相关方案,对重点保护类测量标志开展专项保护,完善测量标志警示标志及附属保护设施;对一般保护类测量标志开展专项修复,恢复使用效能。同时积极开展典型案例查处,特别是对重点保护类测量标志的毁坏情况,要突出以案促治,强化警示震慑效应。
一个确保全省测量标志正常运行的“保护网”正在织成并逐步加密。“下一步,我们将制定《河南省测量标志保护管理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分类保护措施,确保测量标志保护管理工作有据可依;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结合实际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观型测量标志;加强测量标志保护宣传,增强社会公众测量标志保护意识,推进保护工作数字化、长效化和社会化。”王军胜说。
2024年8月26日第1609期第三版
#小程序://阅报阅自然/G2JFYgHvZwNKk2q
• 【中国自然资源报】关注河南卫星导航定位服务系统多领...
25-05-14 |
• 【中国自然资源报】奏响乡村振兴幸福乐章——河南省测...
25-04-14 |
• 【中国自然资源报】关注我省地图创意工作...
25-02-28 |
• 【中国自然资源报】选地更智能——河南省地图院“土地...
24-08-13 |
• 【中国自然资源报】河南省鹤壁市扎实推进测量标志保护...
24-08-07 |
• 【中国自然资源报】河南启动新一代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
24-03-29 |
• 【中国自然资源报】河南省遥感院获评省应急救援先进单...
24-04-07 |
• 【中国自然资源报】河南:数字化土地监管系统入选全国...
24-03-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