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 > 资讯中心 > 媒体连接 >

中国经济网:“天地图”应用领域扩大 助力地方旅游业发展


信息来源:中国经济网    发布日期:2014-12-04    浏览次数:   字号:[ ]

 

用百度搜索“张掖旅游”,旅游网站蚂蜂窝、去哪儿、驴妈妈上的驴友们会通过美图美景、旅游攻略、游记等方式,带你“玩转”整个张掖。如果要想知道这些旅游景点的具体位置、人文历史,包括地形地貌,那就要靠“天地图”来为您导航了。随着“天地图”的宣传推广,更多的领域开始应用“天地图”。近日,记者跟随天地图“中国行”采访团一行走进张掖,了解和感受到天地图在服务生态经济、促进旅游业发展方面取得的应用成果。
“使用移动终端访问‘天地图’张掖版旅游应用平台,游客可以非常方便的进行景点选择、路线设置,挑选就餐和住宿地点等,享受一站式服务。”甘肃祁峰户外探险服务有限公司的常小平如是说。
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的重新崛起,地处丝绸之路黄金节点的张掖,以生态经济促进了旅游业发展。在张掖丹霞景区周边开设农家乐的“乔家大院”主人乔克俭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他当过兵,又喜欢摄影,走南闯北,开阔了眼界,2002年第一个在村里办起了农家乐,一天可接待40人住宿。他的摄影作品也成为“乔家大院”的一道风景,丹霞美景挂了满墙,由此也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用餐。
乔克俭说,他的“乔家大院”虽然不大,但是“天地图”上却能查到,大众点评网站也有介绍,许多游客慕名而来。借助互联网的传播力,张掖旅游业近两年一下热了起来,农家乐也开始兴盛。去年到今年,乔克俭所在的村子新增农家乐就有30家之多。如此,并没有让“乔家大院”收入下降,反而上升。去年,乔克俭挣了40万元,创下开业以来的最高,今年的收入目前也达到38万元。张掖人从生态经济中得到了实惠,让当地农民丰衣足食,生活美好。
“咱吃定了旅游这碗饭。”乔克俭表示,张掖的丹霞地貌面积大,颜色多,且生态和旅游资源丰富,开发的潜力很大。为了让更多的人来这里观光旅游,并能让他们多停留几天,乔克俭希望张掖旅游能从整体上进一步提高。一方面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多利用微博、微信、互联网等新媒体技术加大旅游景区的宣传力度,比如在网站上、手机APP里多放些当地的美景照片,以此来吸引游客。同时,旅游服务也要跟上,包括人员素质的提高。
点击“天地图”卫星影像地图,张掖这个坐落在祁连山和黑河湿地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上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之城,雪山、草原、碧水、沙漠相映成趣,既具有南国风韵,又具有塞上风情,也不难理解会有“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甘州当江南”这样的佳句。
据甘肃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天地图工作部主任扬丽霞介绍,近年来,张掖市在发展生态经济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数字张掖”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成果,基于“天地图·张掖”丰富的数据和强大的功能,致力于服务生态经济发展。先后推动建设了“祁连山冰川融水监测分析系统”、“祁连山水源涵养分析系统”、“张掖市湿地保护与开发系统”和“张掖旅游应用平台”等应用,同时利用地形图、影像图等综合地理数据信息,为张掖市产业布局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力助推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徐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