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发布日期:2023-04-05 浏览次数: 字号:[ 大 中 小 ]
河南省遥感院建成全生命周期土地利用监测监管系统,助力全省土地利用“图数”—体化管理
让用地更智慧
2023年3月31日第1264期第七版测绘
□刘立新 行海燕 付佳笛
“系统实现了对土地利用的全生命周期监测监管,达到了精准处置闲置土地的目的,推动了土地的高效利用和监管。”近日,说起河南省全生命周期土地利用监测监管系统,河南省遥感院院长张向军如数家珍。
2022年6月,为进一步提升全省土地利用信息化水平,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委托省遥感院自主研发的河南省全生命周期土地利用监测监管系统正式上线。上线后,该系统在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定方案 建系统
“打开系统,项目的基本情况、审批信息、供应信息、最新卫星影像及现场巡查等情况一目了然。”河南省遥感院空间信息应用中心主任李鹏一边操作,一边介绍。
2021年10月,河南省全生命周期土地利用监测监管系统启动建设后,省遥感院成立设计团队,制定工作方案,明确专人负责。为保障工作进度,及时解决系统建设中遇到的难题,设计团队吃住在办公室,经常为了一个问题讨论到深夜。
项目建设过程中,该院积极发挥技术优势,整合平台设计开发、数据库构建、移动端定位等多方面资源,全力支撑系统建设,以达到通过“天眼系统”动态监测、地理定位巡查和GIS数据分析决策,实现土地利用的“控新治旧”,彻底改变被动完成且极易出现假处置、问题数据的情况,实现审批业务和项目全生命周期监管,重点治理伪数据、杜绝假处置,达到数据精准、现势性强、业务监管全面、盘活处置到位的效果。
经过7个多月的攻坚,设计团队根据“统一规划、整体推进、分步实施、建用并举、规范标准、业务协同、信息共享”的原则,坚持“数据集成共享,处置实时监测,上下联动,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建设要求,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卫星影像数据为基础,融合“批、征、供、建、用”数据,集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为一体,统筹10多个系统协同,完成400多类服务调度和40多万行代码,建成了河南全生命周期土地利用监测监管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土地利用“图数”一体化管理,一个电子监管号关联地块的地理位置、审批、供应的一体化管理;批而未供时长监测、开竣工预警、供地撤销监测实现自动化管理,有效提高了闲置土地处置工作的效率。
李鹏介绍,建成的系统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可以通过河南省自然资源卫星中心获取的卫星影像,进行自动化数据分析、遥感影像判读,实现动态监管预警,主动发现并下达任务,彻底改变被动工作局面;另一个是建立了监测监管处置中心,通过清晰的全过程业务监管链和全生命项目监管链,省、市、县三级用户通过“一张图”即可宏观把控本辖区“批、征、供、建、用”等各个环节,实现建设用地批后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监督管理。
建机制 抓培训
“做好技术保障和培训工作对系统应用至关重要,大家一定要精心筹备。”2022年5月18日,在河南省全生命周期土地利用监测监管系统启用部署会上,张向军向技术人员提出要求。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河南省遥感院成立近20人的工作专班,加班加点制定技术保障方案。工作专班从系统在线培训、24小时技术支持、系统功能缺陷改进、版本升级优化等方面建立起完备的运行保障机制,编制了用户手册、培训课件,制作了详细的操作视频,确保技术保障和培训的质量、效果。
“打开系统的移动端,点击所需处置的闲置地块,即可查看地块信息并导航到该位置。”2022年5月28日,河南省遥感院空间信息应用中心技术运维组技术人员朱远龙为新乡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技术人员培训系统的操作方法。
仅试用期当月,河南省遥感院就实施线上培训899人次,分发账号540个,覆盖省、市、县三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对口服务市、县用户2万余人次,升级系统版本12次,对122处进行功能升级优化,系统的稳定性、功能性、便捷性持续提升。
啃难点 破节点
“请务必在8月31日前完成自然资源部下发我省的闲置土地实际处置状况排查任务。”2022年8月19日,河南省遥感院领导接到省自然资源厅的紧急工作部署。
接到任务后,河南省遥感院迅速部署,选派优秀青年工程师组成保障组,制定全省闲置土地实际处置状况排查实施方案,并利用“河南一号”遥感卫星影像进行全面监测,在“找图、截图、比图”步骤中创造性地采用信息化方式,不到一周时间就完成全省闲置土地利用现状和实际处置状况的核查,比规定的完成时间提前了4天。同时,保障组还通过系统将监测成果下发至各市、县,极大提升了监督监管能力。
2022年11月3日,自然资源部下发通报,河南省第三季度闲置土地净减少全国最多,系统“真管、真处置”取得阶段性胜利。
善应用 提效能
近日,位于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颍川大道与梧桐路交叉口的河南建泰精密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基地项目正式投产,并进入稳步运行阶段。该公司是一家集精密高档手机配件模具研发、制造、组装、配套为一体的生产企业,年销售额达7.3亿元,运行后能为当地带来年利税2000余万元,提供就业岗位3000余个。然而,该项目在招引之初,企业的用地需求却让政府部门犯了愁。
“该公司不仅选址面积一次性要达到200亩,容积率达到1.3以上,而且生产工艺要求厂房综合长度在300米以上,短时间找到匹配的用地有一定难度。”漯河市临颍县自然资源局利用股股长张勇说,这么详细的用地要求,按照以前需要到各部门查询、准备资料并完成收回处置,至少要用两周时间。为了推进项目尽早建设投产,临颍县自然资源局借助河南省全生命周期土地利用监测监管系统“土地身份证”回溯土地全业务流程的优势,快速准确调取对应资料,图上测量厂房,短短两天就找到了符合标准的存量土地。
“用全生命周期土地利用系统为企业选取合适的地块,简化了多部门、多系统反复查询核对资料、现场踏勘量测的过程,大大缩短了处置时间,也为企业最大限度地节省了建厂成本。”张勇说。
3月21日10时,南阳市宛城区自然资源局利用股的岳晓燕正在“兵工新城”经适房项目现场,排查闲置地盘活利用后的施工进展情况。
“以往土地盘活处置,我们都是拿着表格、资料来一一比对,位置既难找又难实现图上定位,一天最多跑两三个项目。现在只需带一个手机,通过河南省全生命周期土地利用监测监管系统的手机端,不仅可以实时定位,提醒是否处于项目地块范围,还能直接在系统上填写处置进度。现在我一天能完成8个项目,真是太方便了!”岳晓燕高兴地说。
此外,为更好地服务基层工作,河南省遥感院在系统设计时,分别用红、绿两色清晰标注待处置和已处置任务位置,为准确无误完成闲置土地的盘活处置提供了便利。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完善系统,加快‘河南一号’卫星在自然资源监管工作中的应用,不断提升高质量测绘地理信息在管理、决策、服务中的技术支撑作用。”张向军说。
• 【中国自然资源报】关注河南卫星导航定位服务系统多领...
25-05-14 |
• 【中国自然资源报】奏响乡村振兴幸福乐章——河南省测...
25-04-14 |
• 【中国自然资源报】关注我省地图创意工作...
25-02-28 |
• 【中国自然资源报】选地更智能——河南省地图院“土地...
24-08-13 |
• 【中国自然资源报】河南省开展测量标志普查,维护国家...
24-08-29 |
• 【中国自然资源报】河南省鹤壁市扎实推进测量标志保护...
24-08-07 |
• 【中国自然资源报】河南启动新一代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
24-03-29 |
• 【中国自然资源报】河南省遥感院获评省应急救援先进单...
24-04-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