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 页 > 信息公开 > 统计数据 > 分析报告 >

2014年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统计分析


信息来源: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规划财务处    发布日期:2015-06-04    浏览次数:   字号:[ ]

 

2014年,我局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的正确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服务于我省“三大战略”、“四个河南”建设,测绘服务总值快速增长,创历史新高。
一、测绘行业稳步发展,测绘资质队伍不断壮大
天地图建设、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设速度的提升、地理国情监测、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等进一步扩大了测绘地理信息在社会的影响,彰显了新时期测绘地理信息工作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极端重要性,引起了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测绘地理信息体制机制也日臻完善。
(一)各级测绘地理信息管理机构逐年增加
河南省有17个省辖市和159个县都隶属于国土资源部门,河南省辖市都设置了测绘地理信息管理机构, 县级设立测绘地理信息管理机构的有115个,两级测绘地理信息管理机构中已挂牌的有11个省辖市和10个县。
(二)依法行政,市场监管到位
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2014年行政执法只是针对2013年行政执法,依法查处的问题进行跟踪监管;17个省辖市和11个省直管县开展执法检查105次,开展重大专项执法行动17次。
一是与省保密局共同督办了2013年涉密测绘成果跟踪检查涉嫌泄密责任人员的处理;与省保密局、国土资源厅共同对地质勘查行业进行涉密地质资料和测绘成果保密检查。
二是按照《2014年“问题地图”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国图宣教管〔2014〕3号)要求,大部分省辖市测绘地理信息管理机构在重大节日和重大活动前,联合工商、公安、文化、保密、出版等部门对各类公共场所进行了地图市场检查,查出旅游单位以巨幅玻璃广告牌张贴漏绘中国海域的政治性问题地图、“三无”地图等案件。
(三)审核地图简化了送审条件,压缩了办结时限
2014年结合我省实际,对地图审核管理办法和地图审核程序进行了修订,简化了送审条件,压缩了办结时限,受到送审单位的好评。但2014年审核地图23件,42幅,其中互联网地图9幅,数量上比2013年有明显下降,减幅为74.2%
主要原因有两点:
12013年我省推出公益地图《河南省标准画法地图》,共计21个审图号。2014年未推出公益地图;
22014年我局部分行政许可下放,涉及两个以上省辖市的公开地图和互联网地图由省局审核,其余的由省辖市测绘主管部门负责审核。
(四)积极推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
一是深入学习贯彻国办《意见》,完成了省发改委部署的《关于加快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发展,推进信息化和促进信息消费的报告》的编写,进行了我省实施办法的调研工作。二是推进地理信息导航产业园建设。举行了奠基仪式,组织了产业园规划评审会,进行了对入围投资企业的考察和遴选,确定了产业园建设投资合作商,并与投资商签订了合作协议。三是与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共同举办了“首届智慧中原地理信息产业创新发展论坛”。论坛期间,举行了“智慧中原地理信息技术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揭牌仪式和“智慧中原地理信息产业创新联盟”成立典礼,促进了我省地理信息产业的军民融合和产学研用的协同并进。目前已获批一期184亩,二期50亩,并与金水科教园区办公室已签订协议。
二、测绘资质队伍不断壮大,全省测绘服务总值创历史新高
(一)全省测绘服务总值创历史新高
截止2014年末,全省测绘资质单位总数达到849家,但有16家新批和18家申请注销测绘资质单位2014年没有开展测绘业务,只有815家测绘资质单位完成测绘服务总值就达到了257456.46万元,比上年增加50738.20万元,同比增长24.54%。其中私营企业完成93798.97万元,占总测绘服务总值36.43%,同比增长49.36%
1、从单位类型分析服务总值
全省测绘资质单位私营企业有382家,共完成服务总值93798.97万元,而隶属于城乡建设与规划、国土资源系统完成测绘服务总值均超过3个亿。
2、各等级测绘单位完成测绘服务总值呈增长态势
32家甲级资质单位共完成测绘服务总值97204.61万元,全省乙级测绘资质单位共完成测绘服务总值93105.55万元,全省丙级资质单位共完成测绘服务总值40900.43万元,全省丁级资质单位共完成测绘服务总值26245.87万元,同比增长分别为31.12%27.78%9.89%16.64%(见图1)。
一是2014年是河南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的关键年,除局属四家生产单位三院一中心外,还有市场的十五家甲乙级外协测绘单位,2014年底完成了地理国情普查项目任务;二是2013年国土部门启动的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项目对测绘市场也不断开放,给测绘单位带来了较多的测绘项目,单位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三是民营企业队伍不断壮大,纷纷进入测绘地理信息市场,全省测绘资质单位数创历史新高;四是数字城市建设全面启动;五是2014年我省地理信息产业园的建设的推进,带动我省地理信息产业蓬勃发展,地理信息市场不断扩大。
(二)测绘资质队伍不断壮大,也创历史新高
2014年对788家测绘资质单位进行了复审换证工作。截止2014年末,河南省拥有测绘资质单位共有849家,比2013年测绘资质单位增长7.74%。其中新批测绘资质单位66家,乙级升甲级6家。见(图2)。
1、甲、乙级资质单位所占比例逐年提高
2014年末,全省测绘资质单位849家中甲级32家,比2013年增长23.08%,乙级183家,丙级269家,丁级365家,比2013年测绘各等级单位数占总数的比例有所变化(见图3)。由于资质单位自身规模在不断扩大,测绘资质队伍等级构成逐年优化提高,所以甲、乙级占总资质单位数比例逐年提高,丙级与去年持平,丁级所占比例却逐年减少。(见图4)


 
2、资质单位中企业单位数所占比重仍保持最高
2014年,测绘资质企业单位数量占资质单位总数的78%,比去年所占比例又提高2个百分点。见(图5)。
3、测绘资质单位分布情况
资质单位分布在各系统,私营企业占资质单位总数的45%,集中在工程测量专业方面;而非私营企业和合资合作企业集中隶属于城乡建设和规划、国土资源系统的测绘资质单位数分别为169家、138家,各占测绘单位总数的20%16%。见(图6)和(图7)。


 
(三)测绘队伍不断壮大
2014年测绘从业人员19360人,比去年增加1085人,同比增长6 %。私营企业测绘从业人员总数7779人,占总人数的40%,同比增长27%。私营企业中测绘专业技术人员5408人,同比增长29%,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511人,同比增长28%,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817人,初级专业技术人员2942人。总体来看,2014年测绘资质单位专业技术人才同比去年都有大幅提高,尤其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测绘队伍技术力量不断提升。
(四)测绘资质单位购置先进技术装备,装备能力逐年提升
2014年低空无人驾驶摄影飞机60架,同比2013年增加37架,增幅达到161%,民营企业购买了41架,同比增长173%,机载LiDAR15套,其中私营企业就拥有72个,加快了装备更新,服务保障能力逐步提高。
三、测绘地理信息系统稳步发展
(一)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单位完成的测绘服务总值突破2亿元
2014年,我局共完成测绘服务总值22825.72万元,已突破2亿元。比上年增加4481.23万元,增幅达到24%。局属生产单位三院一中心仍是测绘地理信息系统服务总值主要完成者,测绘生产单位服务总值达到18100.74万元,比上年增加2710.79万元。
影响服务总值的因素:
一是按国家政策调整在职职工绩效工资和退休人员适当补贴。在工资福利支出及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中包含按(豫政办[2011]136号)文件规定补发的20127月-2014年在职及退休人员绩效标准调整额;二是2013年底国家启动的地理国情普查任务,局直属生产单位三院一中心承担的普查任务于2014年底全部完成;三是承担的测绘服务项目有所增加;四是承担了部分地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和承接2013年国土部门启动的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项目以及数据库建设任务。
(二)测绘生产情况
1. 航空摄影和卫星影像获取情况
2014年完成航空摄影32761.3平方千米,比2013年增长29%。大比例尺航摄成果主要集中用于数字城市建设、更新及服务地方经济建设,1:10000航摄成果主要集中用于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基础测绘项目。
2.地理信息数据生产情况
①.数字线划地图(DLG)2014年完成各种比例尺数字线划图50614.8平方公里,比2013年略有减少。主要集中在政府部门数字城市建设、更新及基础任务地貌更新。
②.数字高程模型 (DEM)2014年完成1:5001:10000比例尺数字高程模型70488.5平方公里,比2013年增长687%。主要是基础项目利用激光LiDAR点云制作高程模型任务量的增加。
3.地理信息系统开发情况
2014年共完成地理信息系统开发26项,主要集中在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及配套服务应用系统和国土资源管理等方面。
4.测绘保障服务到位
2014年,围绕河南“三大国家战略规划”实施,我们先后为政府部门、省重大工程,提供了应急保障服务。作为郑州市轨道交通基础测绘保障单位,今年局直属单位省测绘工程院承担了郑州地铁2号延长线、郑州地铁3号线的基础测绘任务。先后为省人大、省政府、省重大工程和中央领导来豫调研提供了多种应急地图。
)人才和科技情况分析:
1、从业人员有所减少
2014年全局从业人员689人,比去年减少25人,机关从业人员35人,同比减少3人,事业单位从业人员654人,同比减少22人,其中从事测绘生产事业单位从业人员617人,同比减少7人。人员减少原因:一是测绘生产事业单位终止、解除合同人员,二是本年度到年龄退休人员。
2、从业人员年平均劳动报酬总体增加
2014年全局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总额5185.04万元,比上年增加了1432.42万元,同比增长38.2%。
主要原因:1、事业单位根据文件调整在编人员岗位绩效工资;2、事业单位在编职工正常晋升薪级工资;3、事业单位在编职工行政职务晋升及专业技术职称晋升增资;4、测绘生产单位结合本单位实际,对各个岗位薪酬明确,做到同工同酬,多劳多得,在收入分配上体现个人工作量对单位的贡献,切实调动职工劳动积极性。
3、专业技术人员逐年提升,学历结构优化
我局2014年末专业技术人员总数503人,但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员为277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55%,比上一年增加58人,同比增长了26%。其原因是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职称获得晋升;二是聘用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增加,学历也高;三是原无技术职称人员获得技术职称认定;四是测绘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技术人员学历结构进一步优化。
2014年省部级专家仍保持2人。
4、稳步推进科研与科技创新工作
2014年完成科研成果6项,成果登记1项,已应用成果6项,国内发表论文20篇,成果获奖15项。
在科技创新方面,省局出台了《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科技项目管理办法》,加大了投入力度。按照该办法,组织研发《河南省CORS用户管理服务系统》、《河南省地理国情普查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启动了《基于三维可视化的房产信息登记系统的研究与实现》、《利用四旋翼无人机低空遥感系统小范围1∶500地形图测制可行性研究》项目。开发的时空信息云平台三维虚拟城市等软件,为天地图·河南提供基础引擎服务;开发了领导工作用图苹果平板电脑版本,使用信息化手段对领导工作用图进行了升级改造。《面向大比例尺测图的并行激光雷达技术及应用》已通过国家局立项。“机载LiDAR铁路专题要素提取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获国家测绘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土资源全信息一张图二、三维一体化服务平台》获得国家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三等奖。由专业技术人员自主研发的《建筑物顶部及侧面纹理自动裁切贴图软件》在数字城市三维应用示范系统的研发方面,解决了建筑物顶部及侧面纹理自动裁切贴图的难题,大大促进和提高了三维相关应用,支持了“三大平台”建设与地理信息产业发展。
)成果使用审批和应用情况分析
1涉密成果提供使用审批情况
2014年涉密成果提供使用受理237次,审批212次,2013年受理258次,审批182次。从数据增减情况可以看出,各级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不断完善,直接申领测绘成果受到了影响,另外申领次数减少,但每次申领量加大。
2各类测绘成果提供及应用情况
2014年省局累计向交通运输、电力、水利、国土、煤炭等领域重大工程提供纸质地形图1204张;提供成果点共157个;提供DLG6856幅、数据量90437MB; DOM5027幅、数据量1413145MB;DEM 6856幅,数据量106074MB;提供航摄数据13737片,数据量2827223MB,航片总覆盖面积约7.9万平方公里;卫星遥感影像545景,数据量2768406MB,覆盖面积43.9万平方公里。有效保障了地方经济建设。平顶山、许昌、鹤壁、济源、开封等市也为水利、规划、旧城遗址建设、城中村改造等工作提供保障服务。

各类测绘成果提供数量情况

年份
地形图(张)
大地成果
数字成果(幅)
数据库
航片成果
卫片
2013年
1039
2503
18089
5299
26658
920
2014年
1204
157
18739
 
13737
545
1:1万印刷图主要分布在地矿、水利水电、交通运输、铁道、土地、规划、煤炭等行业,1:5万印刷图主要集中在地矿、土地和水利水电行业。
1:1万DLG主要集中在水利水电、地矿、城乡规划、林业、交通运输、科教文卫等行业;1:5万DLG主要集中在地矿、城乡规划。
1:1万DEM主要集中在水利水电;1:5万DEM主要集中在地矿、城乡规划、水利水电。
1:1万DOM主要集中在地矿、城乡规划、水利水电。
控制点主要集中在地矿和交通运输。
依据统计数据证明:地矿、水利水电、城乡规划、交通运输行业对测绘地理信息的需求是很大的,这也与国家政策有着密切联系的。需求量最大的主要是全省的1:1万数据库和1:5万数据库,主要目的是建立全省行业地理信息系统。测绘行业自身的需求是最大的,这是由于河南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的开展,对测绘成果基础数据的需求量大增,尤其是4D产品。测绘领域1:1万至DLG、DEM、DOM的需求占全部需求总量的36%7%27%。而控制点的急剧减少,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地理国情普查的外业控制项目已基本完成;二是与部分用户已经开始使用CORS数据有关。
)三大平台建设成效显著
一是持续开展“数字城市”联动建设工作。我省17个省辖市实现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全覆盖,2014年先后有商丘、开封、新乡3个市启动建设数字城市,使全省在建数字城市达9个,验收城市已达8个。数字县域启动已有23个县,同时全省7个数字县域通过验收。数字乡镇建设有53个,其中平顶山最多达33个;濮阳市范县12个乡镇全部启动数字乡镇建设。数字洛阳项目中完成了公共平台建设、保密审查工作,协助洛阳市国土资源局完成硬件落地部署工作,完成了洛阳原有矿政管理信息应用和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接入工作;数字三门峡项目中完成了数字三门峡一期三维城市建模及检查工作,制作了3D-三门峡宣传视频助力三门峡国际黄河文化旅游节;完成了政务版数字三门峡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天地图·三门峡市级节点建设和基础数据库管理系统、平台门户网站、公众服务、旅游信息、国土资源、三维规划、农业地理信息等系统开发工作。已验收的数字城市进一步扩展应用系统、发挥了良好作用,其中以数字焦作最为典型。其一政务平台应用实现了零的突破,在我省第一次通过了网络进行推送服务,摒弃了过渡性的服务器托管模式;其二民办非企的焦作地理信息中心机构模式解决了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成运行维护的机构难题。二是20143月组织开展了智慧郑州方案评审与启动工作,属于全国第三个试点城市,为下一步智慧郑州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地理国情普查是测绘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紧密关联、同步发展的重大工程,是测绘转型升级的重要支点。今年以来,我局自始至终紧抓不放,各级领导班子成员坚持深入测区一线,查实情、找问题、出对策、靠前指挥。一是抓试点。按照普查标准规范,完成了许昌县、济源市、通许县和范县4621平方公里的181幅图的试点工作,并进行了试点工作经验总结及交流推广。二是抓招投标。根据河南实际,拿出5个省辖市的4万多平方公里面积在全省开展招投标。从35家队伍中筛选出15家符合条件的资质单位参与国情普查。三是切实做好“三抓”。抓全员培训。局、院两级共培训1382人次,使工作力量全部培训达标。抓技术。定期召开技术例会,组织学习相关技术规定,研究解决普查中的技术问题。抓质量。做实“两级检查一级验收”,做好过程检查,全年召开40余次质量技术专题会和验收软件培训。四是抓普查经费保证。经争取,落实普查经费1.1亿元,保障了普查工作顺利全面进行。五是抓推进。截止年底,超额完成了年度目标。六是坚持边普查边利用。完成了丹江口水源保护区域的普查工作,研制开发了相应的三维空间地理信息监测系统,开展了对兰考县以盐碱治理、沙漠治理、泡桐种植等要素为主要内容的地理国情历史变迁监测,受到了国家局的好评。
2014年“天地图”建设和服务情况:1、大力推动各类信息资源的整合。将河南地图网整合至“天地图·河南”网站中实现两网合并。上线河南省专题信息服务系统及河南省测绘综合服务系统,更新文物保护单位、经济统计2个专题,新增湿地保护区、产业集聚区、河南省双百企业3个专题图层,提供测绘资质单位查询、测绘成果统计服务、以及测绘成果目录服务,着力将天地图打造成对内对外服务的终极出口。2、着重推进天地图节点间的数据融合。5月与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签订了《天地图数据融合协议》,现已完成濮阳市和焦作市市级节点数据与河南省级节点数据的融合,并通过国家局验收;同时,河南省级节点与国家主节点的数据融合工作已全部完成,并上交至国家局进行验收。3、积极拓展天地图应用领域。基于“天地图·河南”开发搭建了“河南省领导工作用图网络版”、“河南省农村水利工程地理信息系统”和“区划地名”等多个典型示范应用系统,今年我省累计上报21个典型案例,有11个入选国家局编印的《2014年天地图典型应用案例汇编》,占全国入选案例总数量的10%。4、加快开展天地图市级节点建设。
四、存在的问题
根据统计数据分析,河南省虽拥有庞大的测绘队伍,但完成的测绘服务总值并不是全国最高,这反映出我省地理信息产业龙头企业、大个子企业少,小队伍多,且市场竞争力弱。我省省属企事业单位的技术水平、装备能力,近年来虽有较大提高,但地理信息产业尤其在地方的发展,仍以工程测量、地籍测绘、房产测绘等传统测绘服务为主。新兴的地理信息服务业发展出现快速势头,但仍呈现小而多、多而散的发展态势,全省从事互联网地图服务的单位仅有7家。
五、建议
(一)加强对地理信息产业的领导和政策引导。通过开展调查研究,摸清情况,掌握重点,及时制定政策及规划,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意见》及我省《推进信息化和促进信息消费实施方案》为指导,制定我省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政策,通过进行财税、信贷等政策引导扶持,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
(二)加强统筹协调力度。由政府部门主导,建立起由发改委、财政、工信、科技、通讯等部门参与的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协调工作机制,协调解决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同时建议将我局纳入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协调小组成员,推动地理信息企业实质性享受战略新兴产业扶持政策。
(三)抓好基础地理信息建设,增强对产业发展的带动力。建立稳定的基础测绘投入机制,尤其是促进市、县级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建设,尽快改变基础地理信息匮乏的局面。建立我省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换平台,加强资源统筹和整合,避免重复建设,增强对产业发展的带动力。
(四)推进地理信息技术创新和成果产业化。加大省科技计划、知识创新工程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对地理信息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强对地理信息技术创新的投入和政策引导,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重要作用,强化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联合开展科技攻关。鼓励、支持测绘地理信息企业、单位申报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项。加快地理信息导航产业园区建设,争取国家相关部门支持,提升我省地理信息与卫星导航产业在全国的优势地位。
 

分享到: